
三位知名人士一開始是各自演說一段約15分鐘的內容,而後再一同上台接受主持人的「問題」來回答。從他們的演說之中,看得出來最有經驗與學問的是劉博士,很多東西他都能講出一般人無法說出的內容,宏觀與有深度涵養,雖然他是三位之中年齡最長的,但他的思想卻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活躍!不像是一般七、八十歲老人家那樣子的老古板;例如他提到「詩裡有數,數裡有詩。」古代的詩詞這麼美,像李清照的「聲聲慢」,用了非常多的疊字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來形容,但最後卻提到「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到底「愁」能不能來衡量?他找了很多的詩來佐證這個衡量的依據,如一點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終於,他發現了答案,是可以衡量的,也因此把人文和數學結合在一起,正所謂「詩裡有數,數裡有詩」,其實數學已經在我們的國文課本裡面出現了,只是我們從來不曾用心去找出它來。劉博士強調一個觀念,就是「把看似不相關的東西結合起來」,就好像剛才提到的詩與數,似乎並不相關,但是當我們把它們找出來的時候,仔細比對,就能找出它的關聯性;不論詩或者數,其實都是一種「追求美」的結果。
接下來姚先生的主講內容則是要去預知西元2050年,至於為什麼要預知這一年,他的說法是:「這一年剛好是他100歲的生日。」他的投影片大概是三位講者裡面最具有設計感的,內容相當的簡潔,雖然很豐富,但聽他講了老半天,卻不覺得有2050年未來的樣子,倒是他提到的幾個例子是我們所不敢去想像的,例如中東地區可以拋開巴基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種族問題,他們可以共同參加一個設計比賽的活動,設計出和平的海報之類的;為什麼說我們不敢去想像呢?因為這真的是件很恐怖的事情,這是身在台灣「和平」世界的我們所難以想像的!而姚先生所要強調的正是「想像不敢想像的事情」,你能不能、你敢不敢去想像別人所不敢想像的事情?!姚先生的講話技巧相當的具有經驗,講話的聲音聽起來具有吸引力的感覺,會讓人想仔細聽聽他在講什麼;除了他講話的技巧之外,他也會講一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經驗與過去,同樣也會吸引觀眾的注意。

大家的獨角戲唱完之後,就是「觀點對談」了。可能因為時間的關係,感覺起來像是主持人在發問,由他們三位依序回答問題,滿奇異的!劉博士在言談之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例子,讓大家匪夷所思,他說:「早在1936(應該是193)年的時候,涂林(Turing)就已經說過:『電腦現在不能用指令去達成的,以後也不會做到。』果然到現在都沒人能打破他所說的定律。」 嗯,我們當時聽的是黑鴨鴨的一頭霧水(後來我上網查了一下,原來劉博士的意思是說:在電子計算機還沒有製造出來的時候,涂林把計算機的原理與能力極限,都已經界定分析清楚,一直到現在也都沒人能突破!)諾貝爾並沒有設立電腦相關的獎項,目前為止,能獲得涂林(/圖靈)獎的人相當於獲得了電腦的諾貝爾獎,而獲得此獎的華人只有一位,就是台大畢業的姚期智,目前任教於北京大學。
後來有一位很有背景的觀眾問了網路科技要如何與人文溝通,我想他提出了一個大家都沒聽到的問題,畢竟講了這麼多,能不能用一些簡單的話來分享給大家他們的想法呢?而他們的回答似乎都落在「教育」上面;遠看世界各國先進的教育制度,再看看台灣的教育做法,再想想自己所身處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我認為教育最終影響的是人的思想,而思想才是影響網路與人文對談的關鍵呀!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論吧!
網路科技與人文對談 - 0/1之外的跨領域對話
2006 / 十二月 / 27 / 星期三 / 18:30 - 21:00
台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中心
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電話: (02)2707-0657#204林小姐,#326施小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