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26, 2007

向大師學創意:2007創意設計國際研討會(下)

第二天的創意設計研討會,我沒有做什麼筆記,只能憑印象來講,可能的原因是講者並不那麼吸引我的注意吧!

上午首先開講的是來自捷克的Jan Rajlich Jr.。他是現任的捷克布爾諾雙年展協會(Brno Biennale Association)主席,繼承父業,投身藝術創作,是少數在上個世紀的70、80年代就利用電腦來創作的平面藝術工作者。演說中,他播放了很多雙年展的作品給大家觀看,五花八門,但全都是海報設計的作品,包括他自己的作品也是,但看完之後,我個人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象,或者應該說是我覺得這些作品都很特別,但卻都不是我所喜愛的作品類型…然而,讓我很訝異的是,Jan Rajlich已經年紀一大把了,他的作品看似簡單,但卻仍能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勾起你最純真的想法與回憶!

他很歡迎台灣的朋友參加捷克布爾諾雙年展協會所舉辦的比賽,去年就有台灣的作品得獎,而且幫Jan Rajlich Jr.翻譯的老師還特別提醒,如果參賽得獎,政府會頒發額外的獎金唷!

某方面看來,Jan Rajlich Jr.有點像是來「招生」的…也許應該是說替比賽做宣傳…(事實上,課程表單上本來就有提到這點…)

======

下午的首位講者,是國內相當具有名氣的自由落體設計的總經理陳俊良先生。陳先生一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台下的觀眾行一個大大的鞠躬禮!哇嗚~~~有點兒被陳先生給捧高的感覺,因為台下幾乎沒幾個人年紀比他大的…看起來後生晚輩的學生居多就是了。

陳先生家原本是出版商,從高中的時候,他就開始在做設計了,所以他年約四十歲,設計的年資就已經超過二十五年了。自由落體目前和許多新竹科學園區的大廠合作,他曾拿過許多設計大獎。例如2002年他以「天圓地方」系列國宴餐具拿下亞洲最具影響力大獎的首獎,同年也拿下法國海報設計大獎首獎,可說是相當優秀。

除此之外,陳先生的作品都很符合商業需求。例如他的創作會一次製作十二種不同的樣式,除了可以展出之外,也可製作成月曆。也許是經過二十五年設計的萃鍊,我覺得陳先生的口才應該很有業務的底子;從他所表達的內容之中,覺得他應該是個好人;但從他說話的語調與談吐之間,卻覺得很油腔滑調的感覺…

陳先生目前一直都與國內的書法大師董陽孜合作,藉由書法來加深作品的變化與意象,也可說是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的方式之一吧!

陳先生此行還帶了三本他的作品書,以及一份海報要給與會者;不過要拿到這些「獎品」,得正確回答他的問題才行,雖然最後發現他問的幾個問題,答對的沒幾個人,但東西還是都送出去了!只不過最怪異的是…海報居然是送給女主持人?!真是搞不懂為什麼…(女主持人沒講幾個詞兒,也沒長得特別漂亮…)

======

研討會最後一位演說者,是來自辛巴威(Zimbabwe)的Chaz Maviyane-Davies(…今天來的兩位國外演說者的名字都特別難唸!)。他演說的主題就是畫面中紅紅的兩個英文字:Creative de.fi.ance(創意,反抗)。這大概也是難得一見用設計來反抗政府的設計師了!基本上,他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告訴大家辛巴威的政府有多麼的糟糕!政府既無能、又貪腐!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他努力地用設計來告訴大家:反抗(defiance)是很重要的!他們有權利拒絕這樣的政府!然而一個國家的腐敗絕不是只有總統一個人而已,重點是那些少數握有權力的人!他們只要一日握有權力,你一日難以動搖他!(我們自稱為全民總統的阿扁即是一例)利用設計出各式各樣的海報,他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知道辛巴威的政府是腐敗的!這就是他一開始的Creative De.fi.ance的原因之一。

當他因為這些政治海報的設計而在辛巴威大紅特紅的時候,麻煩也跟著來了,所以他現在住在美國,而不是辛巴威…後來他發現,到了美國,一樣有種族的問題(雖然比辛巴威好一百倍!),他對於美國被歧視的人種一樣是感同身受!也因為來自辛巴威而被其他人視為次級人種,他不願低頭,反而把這股憤怒的力量轉為平面設計背後的動力!(這點非常值得我們借鏡!當台灣一再被中國眨低身份與地位時,身為台灣設計師的你應該要怎麼做呢?)只不過他在美國則較少設計政治海報,但仍然時時惦記著辛巴威的人民!…Chaz的設計可說是秉持著人道主義創作。

Chaz認為好的設計應該是一種藝術的執照,而好作品更應該要能和人對話,反映社會。例如當你發現人類一再對生態環境破壞時,你就應該要挺身而出,用你的設計來告訴大家這件事情!

聽完Chaz憤怒的演說,無形之中,好像告訴著我們,設計師的工具就好像作家的筆一樣:如果作家筆下文字是一把刀,那麼設計師的創意作品就是一把傷害力強大的槍!

向大師學創意:2007創意設計國際研討會
2007/09/18(星期二)9:30-17:30
文化大學推廣部建國分部 B1表演廳
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星期二, 9月 25, 2007

躋身卓越品牌:A+的設計(下)

9月16日(日)CPC舉辦的設計研討會,請到三位來賓依演說順序分別為:南韓首爾弘益大學品牌及設計管理學張金鍊教授、國內的皇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勝輝先生、丹麥Design Nord創辦人之一與斯堪地那維亞設計學院董事長Frederick Rickmann。

上午首先由南韓的張金鍊教授開始演說,這次南韓的教授應該要比上次好一些,但還是以理論居多,例舉的實際案例不少,但教授並非這些案例的主要執行者,所以都在「分析」…他提到品牌識別(Identity)指的是一群物體的一致性,應該要營造品牌的獨特性與個性。他「分析」六個已知的驅動品牌變革的力量是:(1)Mega Trends世界潮流的影響、(2)Technology科技的突破與進步、(3)Cultural Lifestyles不同文化的生活風格、(4)Economy不同國家的整體經濟狀況、(5)Sensibilities & Attitudes設計師能利用設計來改變的敏銳度與態度、(6)Competition不只和國內競爭,也和國外比較的競爭力。我想這六個品牌變革的力量,是我們的國家機器或者大企業更需要去了解與影響的地方,希望政府機關能做有效率的事情,否則只是浪費我們繳的稅金,等同於A錢!中小企業或個人對此可能影響非常有限,但仍然可以此做為觀察不同品牌的依據。

再來提供幾個行銷常出現的字。上個世紀的九○年代最常使用的是Strategic、Organization、Motivation、Productivity、Innovation、Action Oriented、Integration、Synergy;廿一世紀至目前為止,最常使用的行銷字則又加入了Diversity(多樣性)、Holistic(全部的)、Convergence(聚合)、Multi-Disciplinary、Experiences。設計整合行銷的知識、互動關係與連結,品牌策略應該要創造出品牌價值(Brand stragegy to create brand value)。韓國品牌經驗所涉及的品牌價值(Brand Value)有:(1)Corporate citizen brand value、(2)Holistic brand management value、(3)Cultural brand value、(4)Technological brand value、(5)Collaborative public brand value。

果然很理論吧!聽到快睡著了…

由於張教授和韓國各大企業的設計都有直接或間接合作的關係,所以他很能分析與了解韓國的大企業。他說,三星(Samsung)的總裁曾說過:「一個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創意與設計。」我想這很能鼓勵各位從事設計的朋友們吧!(繼續睡…)所以三星的設計師總共有700人左右,超過Sony與飛利浦(Philips)。

Samsung Brand Convergence: (1)Global brand management network, (2)In-Depth consumer trend analysis, (3)Innovative ergonomic(人類工程學的) product designs, (4)Comprehensive design data base, (5)Strategy brand value, (6)Society....,etc.

Samsung CSR(Corporate Society Responsibility) Programs: (1)Disabled Community, (2)Environment preservation, (3)Educational institutes.

一個企業的品牌策略可以形成一種環節:(1)Brand strategy > (2)Verbal Identity > (3)Brand design > (4)Brand Implementation > (5)Brand culture > (6)Brand Protection > (7)Research & Planning > (8)Brand valuation > Back to Brand strategy. 其中,(1)~(3)屬於品牌的創造時期(Create),(4)~(6)屬於品牌的管理時期(Manage),(7)、(8)屬於品牌的評估與研究時期(Evaluate)。從這小小的段落,你可以知道一個大企業的品牌策略是怎麼循環的,這個理論應該滿受用的!(還好打呼沒被發現…有想辦法撐住、沒睡著!)

張教授提到在演說中,一再提到的重點之一就是「設計管理(Design Management)」,可以透過跨產業的合作來達到效果,例如請非設計的公司來評估品牌設計的效益,所以也可以和策略公司、產品設計公司來合作,好比Prada手機(Prada+LG)。其中一個我提問的問題,「像台灣以中小企業居多,設計公司或工作室人數甚少,如何做到設計管理?」張教授的答案則是「以透過契約或長期合作(甚至交叉持股)的關係來達到設計管理的效果。」這點與之前提到的Grand Design很類似,然而他們已經是這麼做的了。

======

下午首位講者是CVC的老闆,皇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長,拿過澳洲南澳大學MBA,曾獲小巨人獎、傑出總經理、公司外銷產品設計獎、外銷搞展獎、中小企業成功升級轉型案例等等的楊勝輝(真正的董事長!楊董!)來主講。楊董很熱心公益,也常參與巡迴演講,分享國內企業品牌行銷拓展經驗…

我個人認為楊董並不是設計的專業人才,他來這邊演說主要理由應該是告訴我們行銷的重要性!品牌的設計其實就是一種行銷的手段,所以楊董分享了品牌發展的三個階段:認識品牌、相信品牌、愛上品牌(原:認識CVC、相信CVC、愛上CVC)。楊董以說故事的方式讓我們了解CVC這個品牌成功的經過…

我在回收的問卷中提到一個問題:「其實我們對製藥、標籤機不熟,但是董事長的經驗如果用在設計行業,應該要怎麼做會比較有效果?」很令人訝異的是,居然獲得了回覆!「行銷需要好設計配合,發展設計行業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多曝光,我的經驗能否用在設計行業,須由您來思慮。」所以這答案可以引用上一個段落提到的品牌發展的三個階段:認識品牌、相信品牌、愛上品牌。發展設計行業要先讓大家認識你,如果你也能跟楊董一樣,了解並善用這三個階段,也許你就能和楊董一樣成功囉!

另外補充一下楊董對於行銷策略的建議:(1)產品差異化、(2)用最有吸引力與最具競爭力的一項產品做主打、(3)區隔市場、(4)選一個正起步且有潛力的新興市場,設立分公司,老闆帶頭傾全力投入經營、(5)破壞性創新-從邊緣地帶轉彎進洞、(6)建立潛在潛在客戶名單檔案、(7)掌握宣傳,充分利用網路(明確的廣告口號,訴求突出點,不要模糊焦點。)、(8)第一市場成功後再經營第二市場,由小而大。

楊董認為一個成功行銷者應具備的特質:好奇心、觀察力、膽識、反向思考、企圖心、有主見、執行力、樂觀進取、直覺力。

======

最後一位演說,也是壓軸的演說者,是來自丹麥的Mr. Rickmann。我把講義上的文字打上來給大家參考參考,我覺得寫得滿不錯的!

[ 台灣打造品牌的新觀點 ]

當今的新知識社會改變了一切。製造業的全球化,使台灣的製造業紛紛轉移到海外其他工資較低的地區,改變了台灣產業的現況。(這點全球都面臨到同樣的問題,例如英國某大品牌也是如此…)

然而,台灣產品出口的市場本身也在改變當中,使用者也在持續不斷地進步。此外還有來自金磚四國的競爭。但是,在競爭的同時,也為台灣的出口廠商帶來許多機會。只要有良好的品牌,台灣可以更快速的發展。反之,台灣就很有可能會被卡在低工資經濟體所生產的低價產品,和已開發的經濟體所生產的高價值品牌之間,苦無出路。(我想,台灣正在面臨這個問題吧!)

[ 品牌設計的角色 ]

在新的創意社會中,有許多的「價值」都比價格重要,例如永續性、環境保護、企業責任,以及產品是否創新、獨特、安全、以使用者為重心。企業的品牌就是一個平台,將這些具更高一層意涵的價值傳達給消費者和使用者。

此類價值的管理,需要良好的領導能力。這些都是必須要去學習的管理技巧。不管公司本身已經有出口品牌還是以原廠委託設計製造(ODM)為主,這些都是必備的技巧。儘管此類管理技巧目前在台灣的產業界還不普遍,但在全球市場上成效頗佳。

品牌的角色就是要將訊息或「故事」清楚地傳達給市場。說明企業在市場上的定位,以及所具備的技術能力。市場會注意到這樣的訊息,媒體也會傳播這樣的新聞,吸引市場對企業的注意,產品則變成提升企業知名度的標誌。

品牌不只是一個圖案。

品牌形象應同時出現在產品到廣告文宣等多個媒介上,品牌不只是圖案而已。建立品牌的重點就是要做市場區隔,傳達企業的獨特性,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因此,有品牌的產品由於有獨特性,能夠引起消費者的渴望,為企業帶來高額的獲利,強化企業代表的價值。


單就上面這段文字,其實很有意義了!等於是Rickmann整個演說的總結。他同樣也有提到品牌的演進:(1)Imperial Trade, 1851~1949> (2)Adversitised Branding, 1950~1975 > (3)Relative Identity, 1975~1995 > (4)Corporate Active, 1995~2015. 意即一家公司在這四個階段品牌的演進其實是由產品的大量生產(Company Quality),發展到要求產品品質(Products Performance),提昇到產品所帶來的各種不同個性的生活風格(Lifestyle and Personal Identity),最後才是公司因為產品而產生的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Ethics and company responsibility)。所以當你買了某一個產品,其實不止是買了這個產品而已,其實也買了它的故事、形象、責任。因此Rickmann一再強調,品牌不止是一個圖案而已!It's a carrier of knowledge.

不同的社會會產生不同價值的品牌。Rickmann把現今社會的型態分為三類:(1)農業社會(Agricultural Society)、(2)工業社會(Industrial Society)、(3)知識社會(Knowledge Society);而把產品同樣也分類為三類:(A)農業產品(Agricultural Products)、(B)工業產品(Industrial Products)、(C)知識產品(Knowledge Products)。為此,他製作了一個圖表(但我很懶,所以沒畫出來,講的應該也懂啦!),縱軸是社會型態(1,2,3由下往上),橫軸是產品型態(A,B,C由左而右),形成九個交叉的區域,代表不同的意義。(為什麼要了解這圖表呢?因為透過這圖表,你可以知道自己品牌的「處境」。)

舉些例子來說,像義大利麵條和菜市場就買得到的台灣麵條,價格就有明顯的差異,義大利麵就是比台灣麵條貴上一截!為什麼?義大利麵條是在知識社會(…義大利)生產的農業產品,因此賣到我們這邊來的時候,價格就會明顯不同,會比較貴。英國的積架跑車(Jaguar, 進口車)和國產車呢?積架跑車是知識社會(...英國)生產的工業產品,因此價格也會有明顯的差異。美國的葡萄乾呢?它也是知識社會(美國)生產的農業產品。印度的軟體產業呢?它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發展的國家(印度)所生產的介於工業產品與知識產品的產物,所以印度寫軟體的人才薪資待遇不如歐美。iPod呢?它是知識社會(美國)生產的知識產品,所以它並但價格高,利潤也非常豐厚!

那麼台灣的產品呢?台灣是屬於哪一種社會形態?

Rickmann認為台灣仍處於工業社會之中,電子產業所生產的產品也大多屬於工業產品,因此台灣應該要想辦法生產知識社會所需要的知識產品,這樣才能提昇台灣對於世界的競爭力!

換言之,同樣形態的產品在不同形態的社會之中販賣,價格就會產生顯著的差異。以前是看星巴克的價格,現在看iPod在世界各地販賣的價格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國家所屬的社會形態。

所以,什麼是品牌?

品牌是一種訊息(message),品牌是一種溝通,是企業的識別(identity)、企業的哲學與思維(thinking & business philosophy)、企業的品質與核心價值(qualities & core values)、企業的風格(style)、企業的願景與目標(ambitions & goals)。

優秀的品牌產品,應該要讓顧客能了解到(understnad)、注意到或感覺到(see & feel, listen or hear)這項產品,使顧客有愉快的使用經驗(experience),甚至可以欣賞(appreciate&react)這項產品,滿足顧客需要的風格或實現顧客的夢想(identify their own dream),進而讓顧客產生購買(buy)的動作。這樣子一連串的動作,也顯示出顧客對於企業的差異性(identity)、企業的思維(thinking)、品質與價值(qualities & values)、風格(styles)、願景(ambitions)等各方面的認同。

當你的品牌產品成功時,你的競爭者就會開始模仿(try to follow)你!

Rickmann在演說中也一直都提到CBI這三個英文字,他認為CI/CIS(Company Identity System,企業識別系統)已不足以符合現今品牌的需求,企業應該要做到CBI才對!所謂的CBI,指的是Corporate Brand Identity,企業品牌識別。CBI透過幾種方式來傳達:(1)Products or Services, (2)Logo & Graphics, (3)Packaging & Marketing, (4)Media Communication, (5)Corporate Ethics & Actions.

藉由CBI,對內而言,企業可以利用品牌所傳達的意涵與員工溝通(工廠員工也是產品生產的一部份),對整個組織行銷企業品牌(communicated in equal measure to staff & sales organization);另一方面,對外而言,企業也可以透過品牌來對顧客與市場溝通。因此當你的公司有好的CBI時,Rickmann認為應該要與客戶長期合作,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改變客戶的想法,使客戶變得更好!

CBI在品牌概念盛行的世界而言,應該不是第一次聽到,也很高興能分享到Rickmann這麼精彩的演說!但是在台灣,大多數的企業要走向CBI,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家只會嘴巴講講品牌,但對品牌的認知卻有如井底之蛙,或者冷眼旁觀,看來大家得非常努力才行了,加油吧台灣!

躋身卓越品牌:A+的設計
2007/09/16(星期日)9:30-17:30
師範大學公館校區 綜合館3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汀洲路四段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