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趣味字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趣味字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三, 3月 11, 2009

HyperMemory? TurboCache?



最近在看筆電的規格,因為公司打算幫我買過新的筆記型電腦:ASUS M51VaACER Aspire 4935GAsusATI H3650顯示卡有1024MB的實體記憶體,後面括號寫著:HM 2815MB;這…什麼是「HM 2815MB」?AcerNVIDIA GeForce 9300M GS with up to 2047 MB of Turbo Cache;什麼又是「TurboCache」?

原來,「HM 2815MB」指的是HyperMemory最高可達2815MB;HyperMemory是ATI的一種獨家技術,可針對系統內的記憶體做分配,把部份系統主記憶體挪過來當顯示卡資源運作,使用完畢後即把資源還給系統,是一種動態分享的記憶體資源;「HM 2815MB」的意思是這個HyperMemory可以運用主記憶體的大小最多可達2815MB!當然,使用記憶體來運作的速度要比硬碟快多了!而「TurboCache」是NVIDIA的另一種獨家技術,它的原理基本上和HyperMemory比起來可說是大同小異…

如果想知道更多的資訊,除了維基百科(Wikipedia)有針對HyperMemoryTurboCache做一些簡易的說明之外,「谁更强?TurboCache VS HyperMemory」這篇文章也有詳細的說明。

星期三, 3月 04, 2009

宋江陣?



失業潮形成了現在社會許多新的現象。今天的新聞提到有些在南科失業的人,晚上會去廟裡一起跳「宋江陣」;以前都是中年人來跳,現在多了很多年輕人,因為即便跳宋江陣沒錢可領,但廟方每個月還是會補助一萬五千元的跌打損傷費用!以南部的低消費來看,也不無小補啦!而且運動強身又可發展地方文化!只不過,什麼是「宋江陣」?你知道什麼是「宋江陣」嗎?

宋江陣創於何時?成立於何地?答案是:「正史沒有記載。」

這可有趣了,既然東西都不知道怎麼來的,怎麼還會傳到現在呢?會有這種情形,可能的原因可真不少,因為宋江陣可能是以「水滸故事」為藍本,是一種民間的信仰現象,替天行道的思想具有反政府的色彩,所以官方文獻並沒有記載。另外,宋江陣與台灣地方的高甲戲供奉同一位祖師爺:田都元帥,高甲戲的戲子屬民間的「下九流」之一,與宋江陣為師兄弟,所以它的源流就被文史所忽略。此外,這些「宋江陣」的訓練與武館很有關係,所以常會引起打架械鬥!

宋江陣傳台的原因,可能是明末清初的漳泉地方人士,跟隨鄭成功等人來台所帶來的,屯墾於台灣南部,農閒時練拳健身,還可保衛鄉里,迎神賽會時會出陣護神並驅邪保安、團結鄉里,對外也算是彰顯武功吧!這也讓我聯想到最近的一部電影:葉問(Ip Man),主角是「詠春拳」的高手,可說是武術大師呢!(雖然我也是因為這部片才知道有這一號大師的…)

關於「宋江陣」的詳細內容可以到這裡做進一步了解。

星期三, 2月 25, 2009

CECA?東協10+1?東協10+3?



最近在看電視的時候,常常聽到新聞說台灣要與大陸簽屬兩岸的「CECA」,因為「東協10+1」對台灣的出口很不利!甚至還有聽到「東協10+3」的字眼。到底什麼是CECA?什麼是東協10+1?什麼又是東協10+3呢?

CECA其實是「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也就是「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因此簡稱為CECA。主要的議題是「關稅減讓、投資保障門檻降低、避免雙重課稅…」等,目的是讓兩岸的交流更密切。然而,只要是與大陸有任何更合作的關係,就會有「兩岸爭議」的問題出現…例如有人就認為「開放兩岸經貿交流」就被人質疑為「變相開台灣勞工就業市場」,會造成失業問題;如果因此而造成兩岸經濟的更加整合,國外的媒體(華盛頓郵報)甚至認為這是邁向兩岸統一的重要一步,所以在台灣引起更多論辯…到底兩岸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東協指的是「東南亞國協」;東協10+1指的是東協十國加上大陸;東協10+3指的則是東協十國加上大陸、日本、韓國。

東協簽訂成立自由貿易區,將在2010年開始全面免稅!台灣並沒加入這些協定,所以影響台灣最大的是靠出口吃飯的人,別人不用增加任何稅金,台灣的產品卻要另外加收,因此會影響價格的競爭力。(所以我猜最贊成簽屬CECA的人是做出口為主的人,持反對意見的人大概就是做本土而不做出口的人了吧!畢竟他們吃飯的傢伙不會受影響…)

想知道更多訊息的人可以到天下雜誌的「快速了解CECA是什麼?東協10+1、東協10+3又是什麼?」了解,因為我也是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的…

星期二, 3月 04, 2008

Rule of Thirds


這邊的「Rule of Thirds」指的是在攝影或繪畫中,用來構圖(composition)的「三等分法」,或稱為「井字法」。意思是將畫面分別用2條水平線、2條垂直線平均分割成9個等面積的區域(水平、垂直各3等分,這4條線交叉像個「井」字),而這4個線條的交會點就是最適合擺放視覺焦點的位置。這個法則被廣泛運用著。例如拍攝人像時,人物眼睛的位置最適合擺放在這些交會處;如果有水平線條(海平面、天際線…)或垂直線條(樹幹、房屋…),也適合將它們放在這四條線的位置。三等分法構圖(井字構圖)容易讓畫面產生動感與美感、引起人視覺與心理的共鳴,也是許多專業攝影師常常用來構圖、也是非常實用而且重要的法則。

星期三, 2月 27, 2008

favicon


這個字是「favorites icon」的縮寫,是網站、網頁、網址上的一個小圖;這個小圖通常會和特定的網站或網頁連結在一起(像yahoo!奇摩網址列的前面就會有一個「Y!」的紅色小圖,就是它!就是它!)。Yahoo!字典對favicon的解釋是:偏愛圖標。我個人覺得怪怪的,不如叫它「網站圖示」比較好!

如果你想要讓你的網站也有自己的小圖示,可以用FavIcon from Pics來幫你把圖轉成.ico格式的檔案,或者到Blog‧Yuping小圖示生成器這篇文章來了解怎麼做。除此之外,Photoshop其實也可以另存成ico檔,只不過得下載一個外掛程式:到Telegraphics的「Free plugins for Photoshop & Illustrator...and other software」下載「ICO (Windows Icon) Format」(外掛程式)、存到Photoshop「檔案格式」(File Format)資料夾裡,重新啟動Photoshop後就會多一項可以儲存「ico格式」的檔案囉!

另外提醒一點,favicon的基本用法是在網頁原始碼的Head標籤後面加入底下的語法:
<link rel="shortcut icon" href="favicon.ico" />
只支援GIF、JPG、PNG、BMP,檔案大小必須15kb以下,而且不支援中文(會自動轉成UTF8編碼)。

星期六, 1月 26, 2008

SEO


我們常常聽到 "CEO" (執行長),尤其民進黨政府在立委選舉失敗後打算推動的「CEO內閣」(後來又打算不推了…),更讓CEO的曝光率增加了不少!那麼,什麼是 "SEO" 呢?跟CEO有沒有關係?在網路盛行的世代,你不可以不知道這個名詞唷!但它跟CEO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哈哈…

SEO指的是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意思是「搜尋引擎最佳化」或「搜索引擎優化」。其目的就是針對搜尋引擎(例如YahooGoogle等)作最佳化的處理,讓你的網站可以在各個不同的搜尋引擎中排名盡量在最前面,增加曝光率,進而提高網站或公司的知名度。

星期五, 1月 25, 2008

The Cat's Meow


本來是找貓叫聲的,但無意間從奇摩知識看到這句話(這邊),還滿有趣的!據說,它是一句厘語,意思是「搶手」、「夢寐以求」…或指某些「特別」、「傑出」的人事物的意思。我自己猜這個意思之所以會這樣子解釋,可能是貓喵喵叫的聲音是牠很想要做某些事情,但因為某些原因,牠沒辦法做到這些事情,所以會一直喵喵喵(meow)的…例如說,家裡養的貓想要去某個房間,結果那個房間的門被關著,牠進不去,牠就會在門口一直喵喵叫的;如果你把門打開,讓牠進去,牠就不會繼續喵,因為牠已經進到那個房間了…

例句:He is the cat's meow.(意思大概就是「他很搶手」!)

星期二, 1月 22, 2008

Piglet

Piglet這個字最早源自於Jeffrey Friedl的一種說法,指的是Lightroom外掛程式的延伸( "Piglets" ,Lightroom Plugin Extensions有更詳細的說法),他的想法是從「外掛程式的外掛(plugin plugin)」、「副外掛程式(sub plugin)」、到 "plugin-ette" 、然後是 "pluglette" 、再縮簡成 "piglet" ,唸著唸著,還滿順的, "Piglet" 也就變成他自創的名詞了!意思就是…外掛延伸程式。

Shooting Tethered

所謂的 "Shooting Tethered" 指的就是 "Tethered shooting" 。聽不懂?!呵呵…其實它並不是什麼新的名詞,只是一般人比較少用到這功能而已。Tethered指的是「拴繩,繫鏈」,Shooting指的就是拍照的動作;當你的相機以及軟體都支援「Shooting Tethered」的時候,你就有能力直接將拍攝的照片立刻傳到電腦(一般是透過USB傳輸線或Firewire/IEEE 1394介面),而不必花費更多的時間「將拍攝的照片先存在記憶卡裡,然後再把記憶卡的資料傳送到電腦裡。」

這樣子的話,相機需要放多少G的記憶卡?答案是…不必放任何記憶卡!因為資料直接存到電腦裡面。

除此之外,另一個好處就是…不管你相機的LCD螢幕有幾吋(3吋或更大?),都不會比你的電腦螢幕來的大吧(12吋?22吋或更大?)?換言之,你的電腦螢幕就是你即時預覽的地方了!有沒有很棒?(電視上面看到的那些攝影大師都會在攝影棚使用這個功能,而且甚至一次就放三個螢幕來看照片@@)

哪些相機支援這個功能?嗯…幾乎DSLR都有支援,其實問題應該是…哪些軟體支援這個功能?

目前看來,直接支援的軟體有Capture One 4Bibble 4.9DSLR Remote Pro 1.6等。但Lightroom其實也可以透過這類的軟體來達到相同的效果,你可以在Lightroom-News的 "Tethered shooting in Lightroom" 看到Lightroom如何利用其它軟體來做到這個效果。其它尚有Wheels and Wax的 "Adobe Lightroom - Shooting Tethered" ,以及MacUknow數位攝影 工作流程 Automator一把罩!都有類似的教學可供參考。

參考資料:Phase One Knowledgebase Article 2153

星期一, 1月 21, 2008

The Ken Burn's effect

意思是當我們用某些軟體播放投影片(play slideshow)來看照片的時候,播放的照片在放大的同時,會緩緩做出「平移(pan)」的動作,讓展示出來的照片有種生動活潑的感覺;有些軟體就直接把這種效果稱為 "The Ken Burn's effect",而且一直用到現在都還讓大家非常喜愛!(當初最早讓大家見識到這個美妙效果的人,應該就是 "Ken Burn" 這位仁兄了吧!?)但這名字在Mac上(iPhoto, iDVD)比較有機會見到就是了…

星期四, 5月 17, 2007

ISETTA

這什麼東西?長得還真怪呢!像不像青蛙?其實這是BMW Isetta,一部半世紀前(1955年)的小車車;它的造型特異,有人稱它做「寶馬旦(蛋?青蛙蛋?)」,最有趣的地方是它的門竟然要從前面開啟!(看到門把沒?)很神奇吧!如果你也有一部這樣的「車」,想必只要沒事開門、關門…便會引起附近路人和居民的圍觀,想不紅也難~~~(沒想到五十年前就有人做出這麼大膽的設計,真是不可思議呀!)想了解更多的人可以連到這裡去閱讀他們的文章唷!

星期五, 2月 02, 2007

NFC

也許你聽過 "RFID" 這個詞,但是你聽過 "NFC" 嗎?這是什麼東西呀?如果你對於手機未來的運用有興趣想了解一些的話,就看看底下的解釋吧!

NFC是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的縮寫,意思為「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是一種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由Nokia、Sony與Philips三家公司所共同推動,可夠用於付費、識別與通信等多種功能。作為一種通信技術,NFC能夠允許手機向具有NFC功能的電視無線傳輸數字照片,或者從電腦上下載數字音樂文件。

為什麼要用NFC而不用RFID的技術就好了?

其實NFC是屬於RFID應用的一種,但是RFID有許多無法突破的瓶頸,例如金屬和水就可能對RFID造成干擾;其中最麻煩的就是RFID不會識別讀取的人是誰,也就是說,只要你有讀取器,你就可以讀取別人的RFID資料,這造成了很嚴重的資料安全以及可能的個人隱私權問題!而NFC正好提供了RFID所沒有的資料安全技術!你可以不必再擔心別人會輕易取得你的資料了!

聽起來還不錯吧!台灣目前早已經在開發這項技術了,所以再過幾年,也許我們的手機都可以拿來當錢包用了!好期待唷!

RFID

為什麼要提RFID?因為最近我讀到一則跟RFID有關的訊息,也許你對於RFID可能也不那麼了解,但是你應該要知道什麼是RFID,例如上面這張我用了很久很久的悠遊卡就是RFID的一種。

RFID的中文名稱為「無線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系統,由於他是利用無線電波來傳送識別資料,一組射頻識別系統由標籤與讀取機組成。標籤上裝有電路,不需要電池。由於讀取機從一段距離外間歇發射能量給標籤時,標籤上的電路即可通電,與讀取機交換訊息。標籤基本上是在一塊矽晶片上加裝簡單的天線,然後以玻璃或塑膠組件封裝而成,所以進行識別工作時不需人工介入,可以在油漬、高塵量的惡劣環境中運用。短距離RFID可運用在工廠自動化、貨品銷售,長距離RFID可用在收費系統或車輛身分識別。目前最為人熟知的RFID應用,就是寵物注射晶片,而許多知名飯店的門禁系統及保全系統亦已應用RFID的技術。

星期一, 1月 29, 2007

Metcalfe's Law(梅特卡夫定律)

為什麼要提到這個奇怪而且從來沒聽過的定律呢?因為Web 2.0。底下的文字應該能幫助你更加了解這個我沒提到你大概也不會聽過的定律!

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是3com的創辦人,也是乙太網路(Ethernet)的發明人。他最早是將此理論運用於網路上以解釋許多網路效應。從3com退休後他開始從事專欄寫作,曾在專欄上建議「網路的價值是和使用者的平方成正比的」,因此電子化計畫必須要到臨界點後才看得到效益。假設臨界點為網路普及率的六成,則兩成的網路普及率成效只有0.11(= (2/6)×(2/6)),四成的網路普及率成效只有0.44(= (4/6)×(4/6)),八成的網路普及率成效卻變成1.78(= (8/6)×(8/6)),其效益驚人。隨後未來學家基爾德先生(G. Gilder)在網站上建議稱此現象為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

當然這個定律也常應用在電話(Telephone)、傳真(Fax)、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應用程式(Application)以及社群網絡(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上;其中,與Web 2.0最有關聯的就屬社群網絡了,因此想了解Web 2.0,就應該要知道這個定律。

星期二, 1月 23, 2007

ODM

如果說你早就知道了什麼是OEM,那麼 "ODM" 呢?OEM和ODM有什麼差別?可能也有一票人搞不清楚但是說知道的吧!呵呵…現在就公布答案囉!

ODM是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縮寫,指由採購方委託製造方,由製造方從設計到生產一手包辦,而由採購方負責銷售的生產方式,採購方通常會授權其品牌,允許製造方生產貼有該品牌的產品。

OEM和ODM兩者的主要差別,在於製造方的設計以及是否握有技術;兩者同樣都是由採購方來銷售自己的品牌。

OEM

在科技業裡頭,我們常常提到 "OEM" 這個字,但是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我想,應該有不少人不知道但是裝知道的!現在就公布答案囉!

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縮寫,通常翻譯成「貼牌生產」或「原始設備製造」。原指由採購方提供設備和技術,由製造方提供人力和場地,採購方負責銷售,製造方負責生產的一種現代流行生產方式,但是經常採購方提供品牌和授權,允許製造方生產貼有該品牌的產品。

Web 2.0

什麼是 "Web 2.0" ?跟1.0有什麼不一樣?Web 2.0似乎是一種趨勢,因此這個字眼這幾個月的曝光率特高,動不動就會有人說到這個字,只不過,還是有一堆人搞不清楚這是什麼東西!?明天我會去參加一個「web2.0的時代,如何縱橫商場?」研討會,也許先看看什麼是Web 2.0會有些幫助才是。

有不少人以為"Web 2.0"是一個技術的標準,其實這是個誤會,因為Web 2.0只是一個用來闡述技術轉變的術語。這術語由O'Reilly Media的Dale Dougherty和MediaLive的Craig Cline在共同合作的腦力激盪會議上提出來的。Dougherty提出了Web目前正處於復興時期,有著不斷改變的規則和不斷演化的商業模式。而Dougherty則是舉例說明——「Double Click是Web 1.0,Google AdSense則是Web 2.0。 Ofoto是Web 1.0;Flickr則是Web 2.0」,而不是給出確切的定義,和補充一個商業前景,同時O'Reilly Media、Battelle和MediaLive 在2004年10月啟動了第一個Web 2.0大會。第二次的年會已在2005年10月舉辦。在他們的會議開場白上,O'Reilly和Battelle總結了他們認為的表現了Web 2.0應用特色的一些關鍵原則:
  • 將Web作為平臺;
  • 駕馭群體智慧
  • 資料將變成未來的「Intel Inside」;
  • 軟體不斷發行與升級的循環將會終結(「永久的Beta版」)
  • 輕量型程序設計模型;
  • 通過內容和服務的聯合使輕量的業務模型可行;
  • 軟體執行將跨越單一設備
  • 豐富的使用者體驗
  • 分享和參與的架構所驅動的網路效應;
  • 通過帶動分散的、獨立的開發者把各個系統和網站組合形成大彙集的改革;
  • 拉動長尾的能力;
  • 快速的反應與功能新增
  • 雙向的互動
這種軟體發佈中的版本號的使用從某一方面也暗示了整個Web已經被看作是一種有著重大增值意義的新產品,而且正在被重新編寫和發佈。

Web 2.0很明顯是透過參與者的互動:不論是提供內容、為內容索引或評分,都能夠使他們所使用的平臺增值。透過參與者的互動,好的產品或資訊本著它的口碑,從一小撮使用者擴展到一大班人,一但超過了臨界質量,就會「像病毒一樣廣泛留傳」。簡單的說, Web 1.0是「下載、閱讀」;Web 2.0則是「上傳、分享」,同時,Web 2.0非常重視與使用者的互動,所以,這樣你有沒有比較懂了?

星期五, 1月 19, 2007

Multi-Touch 多重觸控

自從iPhone出現之後,它的「多重觸控(MultiTouch)功能」就被拿來大肆炒作,全觸控的介面讓人覺得非常的「科技化」!那麼,什麼是多重觸控功能?!其實就很像是你裝了兩隻滑鼠在同一台電腦裡面,正常來說,這兩隻滑鼠都可以用,但是只有動的那隻會有作用,而且一次只有一隻可以用,兩隻同時用的話就得看電腦裡滑鼠的優先順序處理了;但多重觸控,就像是你的電腦可以有好幾個滑鼠的游標,你裝幾隻滑鼠,就會有幾個游標,而且可以同時作用,互相影響與合作,不會打架唷!當然,「觸控」的意思也很明確了,就是直接用手去控制,不需要透過其它的工具來操作,是一種非常直接的作法囉!想更清楚這功能的人可以到這邊去看 "Perceptive Pixel"的示範!只不過,想要像他們這樣子玩,你家得先有一台像他們一樣「超大」的螢幕才行!玩得還真過癮呢!我也好想玩唷!

星期二, 1月 16, 2007

安全快門

什麼是「安全快門」?這是做什麼用的?如果你有在使用數位單眼相機(DSLR)或高階的消費型數位相機的話,你應該要知道這個東西,因為它非常重要!

安全快門是指在某個焦段之下手持拍攝不會手震的快門值(只有較專業的相機才能自行調整快門值)。一旦快門的值低於安全快門值,通常怎麼拍攝,你的照片都會很銳利!這原理應該就像是拍攝瀑布一樣,當你的快門速度愈快,瀑布水流的顆粒就愈明顯愈銳利;快門速度愈慢,瀑布的水流愈柔和愈模糊,好像絹絲一般。換句話說,當你發現你的照片怎麼不論你怎麼拍,照片都不是那麼銳利的話,除了確定有「對焦」到畫面的主題之外,也許你應該考慮一下「安全快門」的問題!

通常這快門值和相機鏡頭的焦長或焦段有很直接的關係。安全快門值和焦長是呈現「倒數」的關係,拿我現在使用的Canon 350D加上Tamron的鏡頭(Tamron AF 18-200mm F/3.5-6.3 Di-II)來說,若使用鏡頭焦段為18mm拍照,安全快門值必須低於焦段的倒數,也就是1/18秒以下,才不容易發生手振的問題;但是因為相機與鏡頭倍率轉換的問題,因此我這台相機正確的焦段值應該要乘以 "1.6" 才對,也就是 "18X1.6=28.8",1/28.8秒以下才是我正確的安全快門值。如果你使用的相機和我的不一樣,你當然也要找到你自己相機倍率轉換的值是什麼!

如果說在拍照的時候沒辦法在安全快門下拍照,很容易就得到一張不銳利的照片!一般來說,1/30秒以下都能有銳利的畫面。然而當你把鏡頭焦段拉更長的時候,則須將快門的速度拉高,安全快門的值就會變更小;所以在使用望遠鏡頭的時候,使用腳架是個不錯的選擇!另外,提高感光度(ISO值)也是一種做法,只是感光度愈高,照片的顆粒與雜訊會愈明顯。

為了解決畫面晃動的問題,現在有「防手振」技術的相機很流行,包括數位單眼相機也都支援了這功能。有了「防手振」功能之後,你可以較輕鬆的拍出銳利的照片!只不過,目前的效果仍然相當有限。對於想更充份發揮相機功能的你,最保險的方法還是去了解你的「安全快門」是什麼!掌握問題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資料來源:奇摩知識羊咩咩的窩

星期二, 1月 09, 2007

Pythagorean Theorem

哇!這什麼東西呀?從來沒看過這麼奇怪的英文字?原來,"Pythagorean Theorem" 就是「畢達哥拉斯定理」。什麼是「畢達哥拉斯定理」?就是「畢氏定理」啦!大家以前早就在學校就學過了,只是從來沒有人會去記它的英文名字,或許說「商高定理」的話,大家應該也都有印象;畢氏定理是西方的說法,同樣都是說明三角形兩股平方和等於斜邊長的平方(a平方+b平方= c平方);這定理也叫做「勾股定理」,所以它的名字可真不少!全都是在講這東西,但如果你知道這定理目前已有多達400種左右的證明方法,是數學定理中最多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也許你就能體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名字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