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我們中國常用的顏色來說,可以大致分出「大紅大紫、金色、深咖啡色、紅色、黑色、髒色」這幾種顏色;像很多傢俱的顏色都是深咖啡色,廟宇都是金色、紅色,車子很多都是黑色…台灣在色彩的運用上,非常的狹小,並不是說這些顏色不好看,但常常它們的配色都不理想;也許會看到一些其它的顏色,但是常常都是像紅底打上黑色的字,而黑色與紅色的明度非常接近,所以在搭配上容易出現問題,例如你走遠一點再看同樣的地方時,已經變成很接近的顏色而分不清楚了。所以,學習色彩是很重要的。

不過當偉哥一談到彩虹有多少顏色時,我倒是不大敢回答,因為大家都說彩虹是「七彩」的,也就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顏色,但我猜他的答案一定不是這樣子的,所以我都沒回答。原則上,光是由三種原色所構成,也就是「紅(Red)、綠(Green)、藍(Blue)」。按照偉哥的排法,應該是Magenta(紅)、Red(橙)、Yellow(黃)、Green(綠)、Cyan(藍)、Blue(紫),六種顏色,因為光線是採用「加色法」的方式,由R、G、B二次混色成C、M、Y,然後再依此往後延伸;當所有的光線都混合在一起之後,就會變成白色的光。
然而,油畫所用的色料,和光線的原理完全相反,採用的是「減色法」,也就是顏色會愈加愈深;色料的三種原色,正好就是色光的二次混色:Cyan(青)、Magenta(洋紅)、Yellow(黃)。而色料的二次混色,則正巧是色光的三原色:Red(紅)、Green(綠)、Blue(藍)。所以就會有互補色的出現,也就是說,在色環180度相對應的顏色就是互補色,它的顏色對比會較明顯,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色環鄰近左右30度的顏色為鄰近色,其顏色的對比則較溫和,易產生韻動的感覺。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調出中性色的話,可以試著用兩個互補色來做出中性色的效果;可是常常顏色會有色偏或不準的現象發生,我們就得試著用其它的顏色來做調整,想辦法調出我們要的顏色。在講完這些理論的東西之後,我們也開始實做,但這次是用不透明的廣告顏料來練習。
經過一小段時間的「練習」之後,我發現,理論與實際的差異其實還差滿多的,可能是因為水的關係,使得畫出來的顏色大多需要調整,而這一調整,常常會把顏色弄得更髒的感覺。可見,實際的練習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我們必須要知道,然後再加以實際操作與不斷的練習,才能做出好作品來。
5 則留言:
介紹的很清楚...
但我這種色彩敏銳度極低的人
還是覺得很難懂耶...>_<~
很多事情都是要學習才會進步的呀!只要妳認真學習,總會有所收獲的!有問題儘管來問我吧!
我想請問...在油畫上的色彩學運用與數位影像的色彩運用有何視覺上的差別呢?難道說就是前者是為減法混色,後者為加法混色的原理嗎? 感謝您~
to Yun: 傳統媒材與顏料,和數位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與差異。
數位軟體總是試圖模擬與營造出傳統繪畫的效果,因為原理相近,期望讓繪畫者用更快的時間上手,繪畫出好的作品!因此數位影像的處理,可用加色法也可用減色法。假如數位軟體使用CMYK色彩模式,它會假定這是印刷用途,採用減色法處理影像;如果使用RGB模式就會以加色法來處理影像。
此外,光線可呈現的色域比印刷品來的廣,RGB色域比CMYK色域來的大!換言之,螢幕可表現的色彩理當比畫布來的多又廣,但卻也產生了另一個問題:螢幕色彩差異性。我家電腦螢幕看到的同一張照片色彩與妳家電腦上看到的色彩通常不會一樣(不同品牌螢幕的色彩表現皆不盡相同),雖可進行螢幕色彩校正的動作,但畫在畫布上的色彩可就一致多了!
原來是這樣~~~~~我懂囉!
呵呵!!!非常感謝您^^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