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03, 2007

「就事論事」與「對人對事」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再度證實了我的想法:「就事論事並不是處理事情的優先準則。」很多人都認為「就事論事」是最客觀而且公平的,但我現在要跟大家說,這並不全然是事實!一旦事情和人有了關係,「對人對事」才是最適合的做法!這樣的看法是我從一篇商業周刊的文字裡面所感悟的道理,我忘了是哪一期的哪一篇文章,但它的內容大致上是提到「人的思維」…
------------------------------------------------------------------

::成功的特質是俱有不凡的思維!
我們有時候會看到一些人的傳記,告訴我們這些「成功」的人一生的經歷的故事,很多人可能會去學習他們做事的方法,然而能因此成功的人卻是少之又少!為什麼?重點在哪裡?

一個具有不凡思維的人,即便是失敗了,一樣能夠重新開始,再度站上成功的舞台!但是學成功的人做同樣的事情,卻往往無法成功,關鍵就在於這「不凡的思維」,也就是他們不同於一般人的想法與態度。當我們閱讀一本成功者的傳記時,我們應該要學習的是他們的思維、想法、態度…等,他們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這些不凡的思維所產生的決定與方法,而不是因為用這些方法才產生這些思維。換句話說,這是「人」的問題,而不僅僅是「事」的問題。
------------------------------------------------------------------

::「就事論事」,難道也錯了?
這社會上很多人打著「就事論事」的口號,覺得這樣最公正,不會因為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標準!但這樣的情形往往讓大家都受到傷害,為什麼?哪裡不對了?也許你覺得就事論事沒什麼不對,但談及「人」的問題,「對人對事」的態度會更適合!

這世界上所有我們所觸及的問題,答案都在於「人」。小至細菌,大至宇宙,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在說的,都是「人」來認定對或不對的:細菌是人類所認定的,宇宙也是;因此,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結果就會不一樣,答案也會不一樣。在單純處理「技術」上的問題時,毫無疑問的,「就事論事」就會找出最適合的做法。例如「螢幕不接電源能用嗎?」你知道的,那是不可能的事!這就是「就事論事」。

但是我們所身處的環境卻常常跟人有關係,例如「把公司的廢紙做資源回收」這件事情。通常公司對於這樣的事會有專人來處理,所以做這件事乍看之下也沒什麼不對,但如果要總經理來做就不適合了,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來處理,這樣才能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所以事情應該要由對的人來做才是對的,不對的人來做反而就變成錯的了!

再來一個例子,以「你有病」這句話來說,不同的人說出口也會有不同的答案:醫生說這句話就可能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真的有可能有病而不自知,醫生能告訴我們;但如果一個生氣的人對你說這句話,你不會覺得它聽起來很窩心的!
------------------------------------------------------------------

::「對」的人做「對」的事就「對」了。
當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會跟我們有反應的,不是那些不會動的桌子或椅子,是「人」。因此所有我們做的事情,其實都是在跟「人」互動;有些人會覺得這事情處理的好,有些人就覺得這根本是在惡搞!?很奇怪吧!有人覺得Jolin現場演唱會表演的很棒!有人就覺得還好,甚至還有加強的空間!?不同的人,想法就不會一模一樣,更何況「一樣米養百種人」,這社會有這麼多不同的人,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人,但至少讓大多數的人能喜歡,讓少數的人能接受,才會是最「適合」的做法。

之前我曾提到「邏輯」的問題,做人做事也是一種邏輯的問題,也應該有理性與感性。做事情是「理性」,但對於「人」的事情,得用「理性與感性」來衡量。很遺憾的是,我們常常都處於偏袒某一邊的情形,而忽略了另一邊的重要性。以國家的法律來說,法律的制定一定得要「合情合理」才正確!然而時代不停地在改變,因此對於什麼是「合情合理」?其實也是一直在改變的,如果法律不修正,將顯得過時而造成許多問題的發生!

「把雞蛋砸到別人家裡是不對的!」我們一定會覺得為什麼他們要這麼激動,做出這麼惡劣的事情?!但後來知道原來這被砸的屋主欠了他們一屁股債,非但對這些債權人的態度奇差無比!而且對於債權人的任何想法都不肯回應,於是他們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才做出如此舉動!我想,這樣的解釋也許就「合情合理」,我們就比較能體諒他們氣憤的心情。但是,這就是爭議之處!如果「就事論事」的話,這砸雞蛋的人全都得被抓走,欠人家錢的屋主也得被抓走,因為大家全部都有罪!這是「完美的結局」嗎?不會,也不是。
------------------------------------------------------------------

::眼前的問題通常隱著另一個背後真正的問題!
如果能「看清」每個人「情緒化」的言語與動作,你就能看清事情的真象!看清真正的問題所在!欠一屁股債的屋主之所以會避不見面、態度惡劣,可能是因為不知所措或害怕而做出的反應;砸雞蛋的人會做出這種行為,可能是因為找不到理想的解決辦法才出此下策!當我們知道他們情緒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涵時,才能做出「最適合」的決定,而不是以「就事論事」來做出一個「看似」正確的決定。先安撫雙方的情緒,再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這才是「最適合」的做法。
------------------------------------------------------------------

::有時候一個問題能找出很多不同且合適的方法。
之所以用「最適合」是因為答案通常沒有絕對的對或者錯,畢竟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更適合」的答案。一如這世界並不是只有一條線上黑色與白色兩個極端,灰色才是最多的地方!也許相對於深灰色來說,淺灰色可能就是白色;相對於淺灰色來說,深灰色可能就是黑色。
------------------------------------------------------------------

::我們容易做出最直接的情緒化反應。
人在表達事情的時候通常都是帶有情緒的。一句話用不同的情緒來表達,結果就會大不同!有趣的是,不同人在表達某些事情的當下,其情緒都是不一樣的:小明用 極度不滿而大聲的聲音說:「走開!」和小美俏皮而甜美的語氣說:「走開~~」我們聽到的反應就會不一樣!小明說的話讓人生氣,小美說的話讓人想跟她開玩 笑。

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情緒化語言」而做出最直接的「情緒化反應」!例如我之前曾拿出來講的「活著要快樂」。最直接的情緒化反應所造成的結果,常常是讓大家都受到傷害,但事情卻無法獲得真正的解決!以我朋友在網路上拍賣來做另一個例子;有一位買家跟她買衣服,由於匯款的程序上出現了問題,造成了買賣之間的困擾,我朋友怕買家敲詐,買家認為我朋友想騙她!雙方於是就起了爭執;這位買家態度開始變得蠻橫不講理,我朋友也跟著態度轉向生氣。最後的結果是雙方都給予對方「負評」,我朋友和奇摩申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反應與結果。
------------------------------------------------------------------

::大家都受傷的結果,對誰好了?
我跟她說,我們應該要了解對方的情緒,站在買家的立場上,幫對方著想,幫助買家其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如果雙方態度都不好,在「無法信任對方」的前提之下,任何解決的辦法都不會是最適合的!所以我朋友應該要先在情緒上做好溝通,告訴她(買家)我們絕對相信她,我們能了解她害怕沒有買到我們最受歡迎的衣服的感受,讓她的情緒獲得舒解。看清楚對方真正的問題在哪邊,讓對方感受到我們解決問題的「誠」意,有了誠意才會有信任的產生,這就是所謂的「誠信」。交易是一種「誠信」的結果,雙方互惠;少了誠信,雙方就會產生問題!估且不論買家是否是想敲詐我朋友,一旦對方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就沒有使用「不合理」情緒的籍口了,雙方勢必得互相配合,到時候是誰對誰錯,答案才能找出來。記得,在真正的答案出現之前,沒有人是「有罪」的。
------------------------------------------------------------------

::情緒的言語隱藏了真正的問題!
很多事情都隱藏在「情緒」的背後,倘若我們忘了或看不清情緒所隱藏的問題所在,往往會做出不適合的舉動,讓大家都受傷!結果「就事論事」常常變成在處理情緒的「表面問題」,而不是處理真正情緒後面所隱藏的「真正問題」!「對人對事」會顯得更適合:先了解人的情緒反應,再處理人的情緒所反應出來的問題!

總而言之,「人的思維」比「處理事情的方法」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對人對事的思維」其實也是一種EQ的表現唷!希望寫這麼多文字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沒有留言: